首页 » 免疫规划 » 计划免疫 |
儿童预防接种常见问题与解答(一) |
时间:2012-03-06 10:55:25,点击:0 |
问1:小孩为什么要打预防针? 实施预防接种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保障儿童身体健康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手段。接种后不仅自身不会感染相应的传染病,而且一般不能成为相应传染病的传染源,对周围人群、环境不具有危害。 孩子出生6个月后,由母亲胎传的抵抗外界的疾病的抵抗力就几乎没有了。要抵抗细菌、病毒的侵犯,就必须让孩子自身尽早产生对这些病的抵抗力,接种疫苗后小孩就会获得对相应传染病的特异的免疫力也就不会感染传染病了。 问2:为什么要保存好预防接种证?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在孩子出生后一个月内,家长应当到居住地接种单位办理预防接种证。 预防接种证是孩子疫苗接种情况的凭证,能提醒家长按规定的免疫程序、及时带孩子进行预防接种。接种单位在实施预防接种的时候,会在接种证上记录下本次接种的情况。 将来儿童入托、入学时,幼儿园、学校会要求查验孩子的预防接种证,所以预防接种证是很重要的免疫凭证,家长应当妥善保存好。 问3:为什么有的预防针是免费的,有的却是自费接种?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将疫苗分为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属于第一类疫苗,由政府免费向孩子提供。目前我市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有: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含白破二联疫苗)、麻疹(含麻风疫苗)、麻风腮疫苗(含麻腮疫苗)、乙脑疫苗、流脑A群疫苗、流脑A+C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腮腺炎、乙型脑炎、A群流脑、C群流脑、甲型肝炎13种疾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同类替代品需付费接种,如进口百白破疫苗等,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接种。 第二类疫苗,如口服轮状病毒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是由家长自愿选择并付费给孩子接种的疫苗。第二类疫苗也有必要为孩子接种,国外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已由政府免费提供,但我国政府财政目前难以全部承担,因此第二类疫苗为自愿付费接种的疫苗。 问4:为什么有的小孩打了预防针还要发病? 预防接种虽可以保护绝大多数人避免发病,但所有疫苗的保护率都不是100%;因个体差异,少数人免疫失败仍可发病,但一般病情轻、病程短。 |
【打印】【关闭】 |
上一篇: | |
下一篇: |